兒童的心理健康程度深受社會各界關注。2018年6月4日,沈陽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在成立大會上,沈陽心理專家王秀珍做了一個親子教育講座并公布了一份有關沈陽中小學學生情緒行為方面的調查報告。
這份報告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沈陽市8個地區(沈河區、鐵西區、皇姑區、大東區、渾南區、于洪區、沈北新區、蘇家屯區)抽取21個學校、10所小學、11所中學,共17000人在校1—10年級的中小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采訪了心理專家王秀珍和這項調查報告的專家組成員之一、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曹楊。
報告顯示,青春期常見心理問題有六大類。包括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學習成績、親子問題、進食問題、物質濫用。
在情緒問題中,焦慮障礙和心境障礙是兒童青少年存在的主要精神障礙。女生比男生突出,人數是男生的2倍,在中學階段差異明顯。在癥狀表現上,由高到低的是恐懼癥、躁狂發作、自殺抑郁、惡劣心境、多動癥。
這項調查研究工具是兒童行為量表和MINI訪談手冊,父母的教養方式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曹楊說,家長和老師非常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對心理健康的標準不清晰。
A.充分的安全感、充分地了解自己、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B.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
C.能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D.能有效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愛好。
E.個人的基本需求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曹楊說,具有了以上的特點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
這份報告全名是《沈陽市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及分析》,報告是全國性的項目,是由國家投資專項經費,全國分七個區。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專家組作為東北地區的代表,調查樣本是沈陽的中小學生,但是呈現的規律具有東北地區的普遍性。
時任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王秀珍牽頭負責,曹楊是這個項目的技術負責人。這個項目的調查時間是2014年—2015年,這個時間已經是最新的調查時間,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兒童的調查報告,填補了國內的空白。調查顯示的內容在今年依然有穩定的代表性,兒童和青少年的問題可能比當時的要嚴重一些。
曹楊說,這份報告提醒社會各界,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個社會問題,需要家長、學校、社會、教育主管部門等多部門的關注,需要多部門聯合起來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心理醫生建議:家長這么做孩子才健康
曹楊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帶著自己的獨特的命運來到這個世界上。家長要識別、尊重、培養孩子自然而獨特的成長過程,而不是希望孩子是我們心目中的樣子,支持孩子、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天賦和優點才是父母最該做的。曹楊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有問題,孩子都有麻煩、問題和考驗,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不需要理由,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隱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做孩子未來的引導者而不是控制者。曹楊說,培養孩子要把握兩條主線:獨立自主與創造力、責任與感恩。王秀珍更強調家長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母親在孩子早期的影響更重大,在母孕期就要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心理狀態,同時注意營養平衡。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成長的土壤。
王秀珍說,家長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變化特點,做到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和他們一起成長。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成為引領者而不是控制者,更不應該成為家長負性情緒的出氣筒或者替罪羊。